文化的百花齐放,血汗的万滴凝聚

司徒玮崧
「喜耀生命」第20届少师团

马六甲,一个比新加坡还要小一半的城市,却拥有60多间华校,更是多个文化的交汇点。

清晨,走在仍黑暗的老街上,当人们还在昏昏沉睡中,空气中充斥着宁静,街边的一盏盏微弱的小灯显得格外的光亮,时间的轮盘仿佛停止了转动。但,在寂静无声的小巷中却能够依稀的听见和尚们在青云亭中吟诵着早课、印度庙中早已有人醒着在通过他们的仪式打着鼓供奉他们的神。黎明,鸟儿在破晓之际快乐地唱着歌儿,而天不经意的披上了蔚蓝色的纱衣,好像悄悄地在提醒着人们更衣迎接新的一天。

马六甲青云亭

这是多么可贵的情景!城市的喧嚣似乎让我们遗忘了宁静的美丽。城市的灯火似乎使我们不记得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来到充满古色古香的马六甲街道,让我犹如乘坐着时光机穿梭着几百年来一代代的记忆。

几百年来,马六甲几经动荡。自1396年马来统治者拜里迷苏拉建立满剌加国以来,在1511年遭葡萄牙人入侵,而1641年葡萄牙人战败后又由荷兰人接手。几经波折又转移到了英国人的手中,成为英殖民地,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落入日本的管制。

动荡虽然惨烈,但是留下的却是美丽的文化遗产:葡萄牙人留下的圣保罗教堂和圣地亚哥城堡所剩的古城门、荷兰人的红屋广场、纪念英女皇的维多利亚女皇喷泉以及纪念抗日英雄的马六甲抗日烈士纪念碑。历史残酷,却把不同的文化凝聚在一起,共同在马六甲这个小城市相互依偎、相互挺立。

圣保禄山的塑像与教堂
葡萄牙人建的古城门

不同的文化在马六甲交汇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而文化的交融让我感动。看着峇峇娘惹古迹博物馆中陈列的物品、精致的装饰和悠久的历史,让我感动华族先人不抗拒文化的差异与当地的马来族成亲,让不同的文化相融创造出更美丽的娘惹文化相传至今。

华人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他们不忘为自己的国土奉上宝贵的生命。站立在高大的马六甲抗日烈士纪念碑前,凝望着“忠贞足式”四个大字,想着脚下躺着的700多位烈士,本来平静的脑海顿时浮现了抗日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心里的悲伤在心脏的跳动下化为充满敬意的力量,一种为国为民不惧生死的力量。

抗日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旁的“浩气长存”四字

他们也劳心劳力不断地为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杰出的华人先贤如陈金声和陈明水为社会、为教育的辛苦付出让我十分敬佩。看着纪念他们事迹的金声桥和陈明水大钟楼不由得让我觉得在经过这些遗迹时不能忘了这些先贤的精神,必须像他们一样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一个推崇马来文化至上的国家中,即使经历艰辛,马六甲的海峡华裔却始终没有放弃捍卫中华文化的地位,努力实现文化平等。近代的马六甲华族领袖如沈慕羽先生让我钦佩。他一生奉献于发扬华人文化,在守护华人文化的同时也在学校中培养日后的华族栋梁之才,让华人文化能够有所延续。这种无私的精神让我身为华人感到骄傲,也因此不能辜负这些前辈辛劳的付出和努力,让华人文化能够一代接一代的继续传承。

沈慕羽先生塑像

看着马六甲如今的风貌、看着其中不同文化的绚丽呈现、看着华人群体在马六甲的持续奋斗和付出,让我深深地觉得如今我所能享受到的舒适、安宁和美丽,是经过不同文化的百花齐放、千万先人的血汗凝结而成的,所以我应该不负这文化和血汗的结晶。当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时、当我享受着夜晚的太平时,应该铭记其中几代人的辛酸付出。

身为一名普通华人的一分子,我愿意像沈慕羽先生一样做一个“傻瓜”,去尽力付出,在这个文化不断交融的年代,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让文化在百家争鸣中能够吐露出最美的色彩,成为文化交融的代言人,也希望能够让我的血汗流进这历史的长河中。

2019年12月25日